【科訊報道】AVS:十年磨一劍 2012-03-18
中國自主創新和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性國家標AVS,經過10年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現已被國際電信聯盟IPTV(網絡電視)標準選為三大視頻標準之一,也是中國數字電視機必須支持的唯一一個視頻解碼標準,為中國數字視聽產業“由大變強”戰略轉型發揮出重要作用。
AVS工作組18日在北京大學舉行“AVS標準與產業化應用峰會暨十周年慶典”,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徐建平和國家標準委工業標準二部主任戴紅等出席會議。AVS標準工作組組長高文院士、AVS產業聯盟理事長王國中、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主任楊知行教授做主題報告。
北大周其鳳校長 工信部楊學山副部長 國家廣電總局王效杰司長
據悉,中國第二代AVS國家標準(AVS2)已啟動更高效率的高清、超高清、三維視頻的AVS標準制定工作。2008年年底,AVS工作組申報了《信息技術 新型多媒體編碼》的第二代AVS國家標準的立項計劃(AVS)(簡稱AVS2),拉開新的大幕。2011年9月,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并發布了AVS2視頻的國家標準計劃,AVS2的標準制定工作已正式開始。
由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和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共同發起的“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當天成立,將面向廣播電視及三網融合新業務,致力于AVS在3D和高清領域的應用。中央電視臺總工程師丁文華和AVS標準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高文院士共同擔任專家組組長。
中央電視臺總工程師丁文華和AVS標準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高文院士簽署合作協議 10年來,AVS在核心技術研究、基礎標準制定、知識產權創新、芯片設計開發、自主產品研制、重要產業應用、海外推廣等方面全面突破,中國已掌握基于自主AVS標準和芯片的整機開發和系統集成技術,建成完整的數字音視頻產業鏈,從2007年開始相繼在浙江、上海、河北、山西、陜西、新疆、山東、湖南、四川等地進行規模化應用,并應用于老撾、斯里蘭卡、吉爾吉斯斯坦等。目前,全世界20多家企業開發、銷售符合AVS標準的芯片,全球范圍內采用AVS標準播出的數字電視頻道已有800多套。
據介紹,中國AVS采用主流的混合編碼方案,技術方案簡潔,在編碼效率與同期國際標準相當的條件下,編碼復雜度只有國際標準的30%,解碼復雜度只有國際標準的70%。已形成50多項專利構成專利群的AVS在中國還率先建立“專利池”管理機制,為進入國家標準的專利技術設置一站式、低成本專利授權原則和管理細則,每臺終端產品只收1元人民幣專利費,不對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收費,從而大幅降低標準實施的專利成本。
2002年3月18日,香山科學會議建議成立流媒體標準化特別工作組,通過標準帶動中國數字視聽產業技術開發和學術研究工作,AVS創新發展之路由此起步。 10年后的今天,AVS已經成為ITU IPTV標準的可選視頻標準之一,也是我國地面數字電視終端唯一必須支持的一個視頻解碼標準,不僅在我國廣泛應用,也已經在海外多個國家得到應用,在我國數字視聽產業“變大變強”的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技術創新支撐產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十年磨一劍,從2002年成立的AVS標準工作組,到2004年成立的AVS專利池管理委員會、2005年成立的AVS產業聯盟到2010年成立的AVS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來自海內外的200多家單位、1000多位專家和技術人員在理論探索、技術研究、專利創新、產品開發、應用推廣等環節聯合創新,這種“產學研用”的“大聯合”尤其彌足珍貴,對自主創新具有寶貴的典型意義和推廣價值。
針對AVS標準在廣播電視行業中的應用,高文院士表示,AVS技術應用聯合工作組將面向高清電視和高清幀兼容3D電視業務,在近期內進一步優化AVS技術;在AVS技術框架內,制定、修訂相應AVS技術標準,大力推進AVS技術標準的產業化和應用。在此基礎上,探索長效聯合工作機制,面向廣播電視及三網融合新業務,開發新一代AVS技術,并推動相關技術標準的產業化應用。 在會上,美國三菱電子研究院原副院長孫惠方博士、美國博通公司資深科學家(Fellow)陳學敏博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校長陳長汶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信息科學部張兆田副主任、中國科技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李衛平教授,與高文院士和丁文華總工程師一起,就AVS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發表了精彩獨到的觀點,并與觀眾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在回答科訊網記者的提問時,高文院士表示,面對HEVC等國際標準的挑戰,新一代AVS標準將重點關注更高效率(如針對超高清4K編碼)及更低復雜度(如針對4G應用的快速編碼)的視頻編解碼方案,并將加強與廣播電視應用部門的合作。據悉,當天下午,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就召開了第一次專家組會議,AVS在廣播電視行業的應用大幕即將拉開。
![]()
在線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