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中文網】AVS技術產業循環“五部曲” 2012-03-26
以重大技術標準為紐帶,在國內聯合產學研各界協同攻關,在國際上加強與領域專家、企業的合作,解決了科研和產業“兩張皮”的問題,AVS機制創新實現了技術到產業的良性大循環。
從2002-2012年的10年里,AVS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音視頻編解碼標準,為我國音視頻產業應對國際專利收費,實現標準和知識產權自主可控作出了重要貢獻,并有力地支撐了我國數字視音頻產業的健康發展。
近日,AVS標準與產業化應用峰會暨十周年慶典在京舉行。會上,中央電視臺總工程師丁文華和AVS標準工作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高文院士共同簽署了“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工作方案”。
根據該方案,將面向高清晰度電視和高清幀兼容3D電視業務,在近期內首先進一步優化AVS技術,在AVS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內,制修訂相應AVS技術標準,大力推進AVS技術標準的產業化和應用。
但事實上,AVS真正值得自豪的,是10年來走出的“技術、專利、標準、產品、應用”協調發展的創新機制。AVS技術應用聯合推進工作組的成立,為機制創新又增添了一塊基石。
“以重大技術標準為紐帶,在國內聯合產學研各界協同攻關,在國際上加強與領域專家、企業的合作,解決了科研和產業"兩張皮"的問題,實現了技術到產業的良性大循環。”AVS工作組秘書長黃鐵軍表示,AVS已形成了政府提出標準制定要求,科研經費資助以標準為導向,科研成果通過“專利池”實現管理,企業為主體實現協同創新,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分別獲得獲益的“五部曲”模式。
在AVS的技術產業循環里,起點是政府根據國家產業發展需要的“出題”。為了實現數字音視頻產業從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國家需要支撐性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性的標準,在AVS工作組成立之初,工信部、國家發改委都對AVS標準的制定提出了明確要求。
科研經費資助、“專利池”模式、企業共同參與,以及全球化道路,是實現AVS技術產業循環的重要方面。
據悉,“863”計劃以標準產出為導向,對AVS標準制定所需的關鍵技術給予了大力支持,并以標準是否采納作為評價指標。來自大學、研究所和企業的各種單項研究成果通過公平競爭、選優被標準所采納,并已經申請了約60項專利,這些專利技術加上可供使用的公開技術,形成了國際先進的自主標準方案。
建立“專利池”,實現科研和產業的有機結合。AVS在國內率先提出“專利池”的管理方式,即把標準涉及的必要專利“會聚成池”,所有企業都可以從“專利池”得到“一站式”許可,從而大大加快技術轉移、擴散速度。而“AVS專利池”的許可價格遠低于國際上同類標準,既能保障專利權人獲得合理回報,又為標準應用于產業提供了便利。
在開放標準提供的完整技術方案基礎上,以企業為主體實現工程化、社會化和規模產業化。AVS標準為產業界提供了先進、完整的技術方案,而且可以簡便的方式和很低的價格,獲得方案中涉及的所有專利,從而成為國內、全球產業界能夠放心使用的標準。
產業界基于AVS標準,結合自己的工程化經驗,可以開發芯片、軟件和音視頻設備,共同構建包括高清電視、衛星電視、移動多媒體通信、寬帶網絡電視等產業群。
此外,AVS不僅是國內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礎,也具有實現國際化的歷史性機遇。AVS探索和引導的國內大合作和國際大合作,不僅推動了我國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也將為全球范圍內解決標準和專利的協調問題提供新的案例。
“機制創新的關鍵在于以標準和專利為紐帶,打通了技術到產業轉移的大循環。”黃鐵軍表示,上述“五部曲”的核心是利用標準和專利打通技術到產業轉移的大循環,實現以國家進步為目標的產學研共發展環。這種大循環的優勢在于能夠促進官產學研各司其職、共同協作,從而實現重大系統集成創新。
據悉,AVS核心產品產業化方面目前已經取得重要突破,已有6家企業研制出并銷售AVS標清和高清編碼器,其中國內企業4家。此外,23家企業設計開發并銷售AVS芯片,其中我國大陸企業為9家;整機產品方面,長虹、海信、九洲、朝歌、天柏、金網通、江蘇銀河、海爾等企業已經實現AVS機頂盒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長虹、TCL、海信等各大電視機企業支持AVS的電視一體機均已大批量銷售。
![]()
在線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