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視頻產業將迎來增速期
經過20年的艱苦研發和產業化推進,中國自主研發的音視頻標準將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發達國家中普及應用,這標志著中國技術和中國標準“走向世界”。這是記者在日前于張江召開“中國自主標準AVS/AVS+創新實踐研討會”上獲得的消息。記者另從會上獲悉,總體技術水平有超越,局部明顯優于國際同類標準H.265(HEVC)的AVS2.0標準,即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發布;而采用全新編碼技術、將全面優于再下一代同類國際標準H.266的AVS3.0前期工作也已全面鋪開。
后來居上比肩國際
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重大基礎性標準,廣泛應用于數字廣播電視、寬帶流媒體、高密度激光存儲等領域。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不僅能夠解決數字音視頻海量數據的編碼壓縮問題,也是數字信息傳輸、存儲、播放等環節的前提。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該領域被國外企業主導的標準所壟斷。
“在AVS+標準頒布之前,由于選擇面太窄,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只能被動接受國際上已有的標準。”中國AVS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偉民在研討會上表示,“也使得中國整個家電行業發展都要受到制約”。
2002年6月,原信息產業部批準成立了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開始了自主制定音視頻編解碼標準的探索。在各方的積極努力下,AVS視頻部分已于2006年頒布為國家標準。2012年12月,AVS系統、符合性測試、參考軟件等三個部分也被頒布為國家標準,進一步完善了AVS標準體系。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央電視臺6個頻道播出了采用AVS+技術的高清節目,此舉快速推動了全國AVS+的覆蓋。工信部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今年3月18日聯合發布《廣播電視先進視頻編解碼(AVS+)技術應用實施指南》,可謂是AVS+產業化發展的一場及時雨。《指南》按照“快速推進、平穩過渡、增量優先、兼顧存量”的原則,明確了分類、分步驟推進AVS+在衛星、有線、地面數字電視及互聯網電視和IPTV等領域應用的時間表。
“作為音視頻編解碼中的一項基礎性標準,AVS+的出臺,不僅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國數字音視頻產業發展的行業標準,還規范了行業發展環境,為打通產業鏈,實現產品間互聯互通掃清了障礙。”張偉民說。
據上海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趙海武透露,更進一步的AVS2.0標準將于9月份正式發布,AVS3.0前期工作也已全面鋪開。
上海有望帶動全產業鏈
更為重要的是,AVS+標準的應用推廣,有望帶動國內企業在解碼芯片、高清編碼器等產品應用領域的發展,進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并最終撬動上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會上透露,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第一大支柱產業的數字音視頻產業規模已超2萬億元,與AVS標準相關的產業規模也達1萬億元以上,巨大產業規模背后,卻一直面臨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自主標準、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和“話語權”的嚴峻現實,中國自主標準AVS將改變這一現狀。目前中國AVS標準的專利費僅為國外同類標準MPEG-2和H.264的二十分之一。據專家測算,中國AVS標準每年將為中國產業界節省專利費支出上百億元。
AVS行業領軍企業——浦東企業上海國茂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就探索出了一條中國企業的創新之道,創造了數個行業第一:全球首家推出AVS標清實時轉碼器、AVS高清實時編轉碼器、AVS地面數字電視一體機;首家實現15萬用戶以上大規模AVS地面數字電視系統建設和商業運營。
據悉,目前國茂的頭端設備為國家廣電總局、日本松下等專業客戶采用;為四川、湖南、上海、河北等全國近20個省市50多個地市廣電運營商提供了基于AVS標準的編轉碼器、終端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并為老撾、斯里蘭卡、吉爾吉斯斯坦、古巴等國家提供了AVS數字電視核心產品,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到“標準出口”。
“我們也在考慮,是否可以在上海率先做大做強數字音視頻產業,比如加大與東方有線、百視通等相關企業的合作,逐步形成芯片等產業化。”上海國茂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中表示。
![]()
在線留言
|